思维学网

何为何为为何为,为何为何何为何!
  ——玄易居士


登陆 注册

首页 文章 相册 资料 文集 留言


幻影空间讲座1(已初步整理)
作者:玄易居士 发表时间:2019-03-08 09:39:57 更新时间:2019-03-08 09:39:57

【摘要】
【关键词】

【】【】【】【】【】

幻影思维学讲座
幻影思维学群(166302011)2013年2月8日晚7:00
本文版权属于玄易居士,思维学网siweixue.com,您可以自由转载、传播本文,但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转载传播请保持文章的完整性。
玄易居士
今天讲的内容是哲学分析(幻影思维学)第二部分,幻影空间,幻影思维学这个名字就是根据幻影空间而来的。
对于幻影空间,我换过几个名字,曾经叫“命题空间”,“理论空间”,好像还叫过其他名字,不过忘了,最后才发展到“幻影空间”。
经过几年思考,我觉得幻影,这个名字用来描述人们的思维,更加确切些,所以就固定下来了。
 
今天讲的就是图上这部分内容。第一部分讲了运算,运算中我们定义了 元、函数、命题等概念
这部分,我们就以元、函数、命题(或关系)为基础,来定义理论系统。所谓理论系统,在哲学分析中,就是指这样一个东西:
在理论系统中,有研究对象:元,还有关于这些元的  函数,关于这些元的命题,就是元以及相关函数、命题组成的一个系统,称之为理论系统。
比如数学是一个理论系统,简单点的,它包含数、未知数,还包含与数、未知数有关的函数、命题,所以数学是哲学分析定义的一个理论系统,当然,有人可能有疑问,数学,不仅仅包含数、函数、命题,还包含运算、包含直线、集合等其他的研究对象啊?
在哲学分析中元,函数、命题的概念是指第一部分中定义元、函数、命题的概念,数学中的那些概念,都可以视为哲学分析中定义的这些概念的一个实例,哲学分析中对于元、函数、命题的定义,包含对象是相当广泛的,在第一部分中,提出了一个表示定律:思维中的任何事物可以用元表示,而事物的任何发展、变化、联系等性质特征可以用运算、函数、命题、关系来表示。这部分定义的理论系统,就是元、函数、命题组成的一个有机体,是一个系统,而且,理论系统,包含对象也是相当广泛的。
数学是一个理论系统,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,也是理论系统,物理中的静力学、运动学、动力学、电磁学等也是理论系统。更开阔一些,一个人是一个理论系统,一棵小草也是一个理论系统,一只鸡爪子也可以视为一个理论系统。
这样说,大家可能一时半会觉得有点迷糊,仔细想通了,就会明白了,我在仔细解析下,为什么一棵小草也可以视为一个理论系统,首先呢,研究对象就确定为这个小草,

老师,你还是解析一下鸡爪子为什么是个系统把 
玄易居士
对于这棵小草,我们可以研究他的根茎叶花果实等等,就说鸡爪子
休闲
这个明白,简单说就是一粒粟中藏世界
玄易居士
还是休闲厉害,怪不得你休闲。
yycy
一花一世界。
玄易居士
一叶一菩提。
还是说鸡爪子吧,我们要研究这个鸡爪子,有很多角度,单纯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讲,鸡爪子有它的生理结构,还真不知道学名叫什么。鸡爪子有 四个脚趾,前面三个,后面还有一个,脚趾尖上还有脚趾甲。鸡爪子内部有骨头支撑,也得有肌肉吧,不然怎么动,呵呵。首先呢,这些研究对象可以视为“元”。

它为什么不是5个脚趾呢 
玄易居士
我百度下看看,五个也可以,不过五个脚趾就畸形了

有木有5个脚趾的鸡爪子 
玄易居士
有吧,有的人还六个手指头呢!确定了元,我们知道鸡爪子是会动的,鸡爪子运动前后的状态,也可以视为元,鸡食会生长发育的,而鸡爪子也是慢慢长大的,这些变化,都可以用函数来表示。当然了,这个函数那是非常复杂的。还有,鸡爪子的各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,有些确定的关系,比如,脚趾链接到骨头上,脚趾甲链接到脚趾上,肌肉附着在骨头或脚趾上,皮肤在包裹在肌肉的外面,另外,还有血管、神经等,这些就是关于鸡爪子的结构的一些命题,这样,关于鸡爪子的  元、函数、命题,就构成一个理论系统。

对于这棵小草,我们可以研究他的根茎叶花果实等等 
玄易居士
就是啊,小草的发展变化等都用函数来表示,

草会有果实? 
玄易居士
种子算果实么

不知道。
玄易居士
草莓算不算草啊,据说,被子植物,只要开花,就有果实,一个生物老师说的

不算吧 
玄易居士
西瓜算是草吧,结的西瓜就是果实,西瓜籽就是种子。换个万能思路吧。任何研究对象,我们视为元,
这个研究对象的运动、发展变化我们看做函数,对于元的一些性质判断,就算是命题,这样的话,我们研究的任何东西,在思维中到最后都转化为元、函数、命题。元、函数、命题的整体,就是一个理论系统。
冬子
我又开始学习数学了,我记住了。
玄易居士
《哲学分析》本身就是数学,用哲学分析来研究思维,就是《幻影思维学》
有了理论系统,我们定义下一个概念“扩张”,应该说扩张时这一部分的核心概念,不同的理论系统,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,有着不同的函数,有着不同的命题。所谓扩张,就是在不同理论系统之间架设一个桥梁,使得不同的理论系统之间的元、函数、命题,具备某种对应关系,我们前面说,一棵小草是一个理论系统,一棵大树也是一个理论系统,我们的生物学也是一个理论系统。很显然,对小草这个理论系统而言,它的“元”可以和生物学中的一些“元”有着某种对应关系,比如,小草的叶、小草的根、小草的茎,等,可以喝生物学中的根茎叶相对应。同样,大树这个理论系统也可以和生物学这个理论系统建立一个对应关系。
小草这个理论系统和大树这个理论系统也可以建立一种对应关系的,比如,我们可以用小草的叶对应大树的叶,用小草的茎对应大树的树干、树枝,小草的根对应大树的根。
再比如,我们也可以把老虎跟鲨鱼之间建立一种对应关系,头对头、尾对尾,眼睛对眼睛、四肢对鱼鳍,等等。还有许多,这种对应,就是“扩张”。通过这种对应,我们把一只老虎,变成了一直鲨鱼
这种对应,可以视为一个函数,扩张,其实就是一个函数。还是在数学中找个更好的例子吧。
小学数学是一个理论系统,初中数学是一个理论系统,高中数学也是一个理论系统,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转化,就是一个扩张,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转化也是一个扩张。小学生的知识体系视为一个系统,中学生的知识体系也视为一个理论系统,同样,大学生的知识体系还是一个理论系统,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,这个理论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,这种发展变化,就是理论系统的扩张。
vicky
一个鸡爪子就是一个器官,其中各个结构,干嘛说理论系统呢
玄易居士
为了统一概念,有了理论系统和扩张的概念,为了研究思维学,我引进一个原理,倾向性原理:
人类思维起源和来源于物质世界,思维的内容稳定在同一理论系统中,但具有向普遍适用和高度统一发展的倾向。
这个原理,有四个方面意思:
第一方面:人类思维起源和来源于物质世界。是说人的思维起源于物质,没有物质基础,我们的大脑不复存在,也就无法思考,也就不存在思维,我们思维的内容来源于物质,是说我们思维的内容不能凭空出现,当然,这个来源可以是直接来源也可以是间接来源。比如,我们没见过泰山,但是听别人说过泰山,所以我们的思维中也有了泰山的概念,我们没见过秦始皇,但是史书中出现了秦始皇,于是我们也可以讨论秦始皇。
vicky
就是间接知识了
玄易居士
我们没见过神仙鬼怪,但是我们想到人死了之后会怎么样呢,于是乎演绎出了鬼,还有的人死了变成了神,我们仿照人间的样子发展出了神仙系统。
vicky
那就是个人加工的问题了
玄易居士
地上由皇帝,天上有玉帝,总之,一切不是凭空出现的。
vicky
这可够玄了,至少在思维一个分支上
玄易居士
这是思维的物质性

地下还有闫王 
vicky
物质指物质基础是人脑,来源是客观世界
玄易居士
内容同样也具备物质性,直接间接而已
vicky
最好在自己脑袋里分好领域,要不...
玄易居士
第二方面的意思是说我们思维的内容稳定在同一个理论系统中,是说思维的稳定性。在一个性对的时间内,我们思维的内容、思维的方法方式具备稳定性。
第三方面,到重点了,我们的思维具有普遍适用的倾向,也就是说,当我们遇到问题时,倾向于使用已知的知识方法来解决问题,这种倾向性会闹出一些笑话,当已知的经验不适应新的问题是,就会闹出笑话造成悲剧。我记得有个什么典故,说是一个国家去攻击另外一个国家,但是要过一条河,于是白天去探路,晚上偷偷渡河,结果,晚上河水上涨,呵呵,结局就不说了。说点更实际的,我以前讲过一个一百个和尚一百个馒头的问题,低年级小学生有小学生的做法,高年级小学生有高年级小学生的做法。
初中生学了方程有方程的做法,学了二元方程还有二元方程的做法,学了函数还有函数的做法,一般初中生学了方程之后,就很少用小学生的算术法来做了。而且,对于一类问题,一旦用一种定式解决之后,好多人并不在去思考其他的方法了,而是满足于现有的方式方法,这就是一种惰性。倾向于使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去解决问题,这种普遍适用的倾向性,阻碍了人们的创造。虽然我们的思维具备这种惰性,但是我们应该努力打破这种惰性。
第四个方面,那就是一个梦了,是说人们想用一个理论系统去统一所有的理论系统。说的是理论的统一性,究竟有没有一个理论系统,可以统一所有的理论,不知道,但是,我们可以认为有,目前找不到而已,找不到,其实也就相当于没有。至少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没做到这种大一统。
关于那个普遍适用性,我再补充点,主要是针对学生的,个体思维这个理论系统,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不断发展的,当学习了新的知识,这时候,就从一个就从理论系统扩张为一个新的理论系统,这时候这个理论系统是不稳定的,也就是说,很多的知识方法是不熟悉的,这时候应该先形成一些定式,就是思维定式,先等这个理论系统稳定了,在争取熟能生巧,灵活运用这些定式去创新,这种创新,就是理论系统的突破,创新之后,有形成了一个新的理论系统。当然,按课程学习新知识,同样会形成新的系统,上面所说的创新,可以冲两方面考虑,一是定式的应用的创新,另外一方面是定式本身的改变,发现一种新的定式。
应用的创新,还是很容易的,而定式本身的创新,创立一种新的定式,那就可遇而不可求了,形成定式,是为了更熟悉更方便更快捷的解决问题,这也是思维的惰性的好处,但是,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能够打破这种惰性,突破原有的知识体系,创造出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更好。我们优先使用原有的知识经验,但是随时要准备好进行突破创新。
具体的来讲,就是使用多种方式方法去解题,比如,你上高一,遇到一个题,你完全可以想想,如果你没上高一,这个题怎么做,初一的能做吗,初二的能做吗,初三呢,更高的要求,你能创造出什么以前没用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?说不定你在高一创造的解问题的方法,在高二或则高三就会学到,甚至创造出大学阶段才能学到的方法也不是不可能。用三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,学习效果绝对好过用一种方法解决一百个问题。这三种方法是泛指,是指当前层次的方法,比如上面,就是高一的方法,低级层次的方法,就是低年级的方法,高级层次的方法,就是超越你的知识体系的方法。
除此之外,还有另外一种类型的方法,就是仅对该题有效地特定方法。



©2008 - 2024 www.siweixue.com 鲁ICP备08003828号-1

鲁公网安备 37083002000065号